最近韩国发生的事,真的让人看不下去了。
李在明刚当上总统没多久,韩国街头就开始出现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。那些反华的韩国人,不仅对着中国小店各种打砸,见到华人就开骂,甚至还组织了游行队伍,拉着横幅到处闹事。
更过分的是,这些人竟然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驻韩大使馆!往门上扔杂物,还试图翻墙闯进去。而韩国警察呢?就在一旁冷眼旁观,既不驱散也不制止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大使馆遇袭,警察选择性执法
说起这次大使馆遇袭事件,现场的画面真的让人愤怒。
几十个韩国人围在使馆门口,有人用喷漆在围墙上乱涂,有人贴"驱逐中国间谍"的横幅,更有人搬来折叠梯想翻越2.5米高的围墙。现场一片混乱。
最让人无语的是,警察赶到后只是拉了个警戒线,对这些过激行为几乎无动于衷。
有个穿黑T恤的男子冲过警戒线,把一筐鸡蛋全砸在使馆大门上,警察只是慢悠悠走过去把他拉回来,连口头警告都没有。
直到有人投掷的石块砸中使馆内的监控设备,警方才勉强带走3个人,其余人还在现场逗留到深夜。
这不就是典型的选择性执法吗?
其实这种情况早就有先例。
今年2月,一名韩国男子身着仿制美军制服,拿着玩具枪试图闯入使馆,嘴里高喊"抓捕中国间谍"。虽然被当场控制,但调查显示他之前多次在明洞骚扰中国游客,韩国警方竟然都没处理。
而在韩华人遇袭报警时,警方往往以"证据不足"为由拖延,等过去的时候现场早就没人了。
中国驻韩大使馆坐不住了,在7月9日紧急发布安全提醒,要求在韩华人"远离明洞、东大门等游行密集区",并召见韩国外交部官员,要求韩方保障使馆安全。
结果韩国方面只是敷衍了句"会加强巡逻"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反华情绪背后的三股推手
那么,韩国的反华情绪为什么会突然这么严重呢?
说白了,离不开三股力量的推波助澜。
第一股力量:政客炒作转移矛盾
去年尹锡悦被弹劾期间,为了转移国内矛盾,他在电视讲话里胡扯什么"中国无人机偷拍美军航母""中国设备破坏韩国森林",把中国当成政治出气筒。
他所属的国民力量党更是在网上散布"中国人干涉韩国大选"的谣言,连联合国都发了警告,说韩国的负面情绪"已到危险水平"。
第二股力量:假新闻煽风点火
今年1月,韩国网媒记者许某编造"99名中国间谍被美军抓获"的假新闻。虽然该记者因涉嫌违法被送检,但谣言早已传开,成了这些极端群体的论据。
第三股力量:经济焦虑被人利用
韩国老龄化严重,劳动力缺口大,不少企业从中国招人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却被歪曲成"中国人抢工作"。
4月份,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,数百名年轻人举着国旗围堵餐馆,喊"滚出韩国",还动手打伤一名厨师,起因就是有人造谣"中餐馆雇佣非法劳工"。
更让人心寒的是,在仁川,甚至有中国家长担心孩子用拼音名字会被同学嘲笑,入学前特意改成韩国式名字。
而这一切背后,特朗普政府的施压起了关键作用。特朗普对韩国加征30%关税,还放话"韩国对华太软",逼着韩国选边站。
李在明为何选择沉默
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华闹剧,李在明却始终保持沉默。这背后有三重现实困境。
政治压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
李在明是在尹锡悦被弹劾后上台的,而尹锡悦的支持者——亲美极右翼群体,正是反华游行的主力。如果他强硬制止,这些人立马会扣"亲中卖韩"的帽子。
韩国政坛对对华友好的容忍度极低,前总统文在寅只因推动中韩经贸合作,就被骂了整整三年。现在李在明的支持率刚过50%,根基不稳,一旦被贴上标签,连国会里的法案都难通过。
美国施压让他投鼠忌器
特朗普之前放话"韩国若对中国太软,就加征汽车关税",而韩国汽车业占GDP的8%,美国是最大市场,真扛不住这种报复。
李在明要是现在公开制止闹事,等于直接跟美国对着干,后续的经贸报复谁也承受不起。
内政事务绑死了他的精力
上任两个多月,李在明一直在忙着清算尹锡悦时期的烂摊子,又是查"戒严案",又是整顿司法系统,还要应对4.2%的青年失业率。
这些事哪一件都不容易,稍有不慎就会被反对党抓住把柄。这时候要是在外交上出岔子,国内改革计划很可能泡汤。
这种反华闹剧持续下去,损害的其实是韩国自己。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,去年双边贸易额3623亿美元,韩国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。
真把关系闹僵了,别说农产品卖不出去,连三星、现代这些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。李在明要是一直装睡,任由反华势力胡闹,迟早得为这种不作为付出代价。
毕竟,邻居之间哪有天天吵架的道理?真把路走死了,哭都来不及。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金富宝-杠杆配资网-在线配资机构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